添加好友 领取资料
【例题】
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对立统一性
B.客观实在性
C.普遍联系性
D.相对静止性
【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单选题)“逝者如斯夫”这句话说明了( )
A.时间的持续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用这句话来感叹时间的流逝体现了时间的一维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定义
(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并利用。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 | 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社会规律 | 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二)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并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三)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概念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源是一个。
(二)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例题】
1.(单选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种什么,收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意思是什么样的父母生出什么样的孩子。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内因指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题干体现了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良好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答案】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第二步,题干中“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都是按照规律办事的体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主张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主张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基本主张。
一、联系:辩证法总特征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主张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主张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基本主张。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概念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对于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存在,都要和其他部分、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内部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
从总体上看,可以把联系划分为三大类:即物与物的联系、人与物的联系和人与人的联系。
与动物不同,人以自身的活动否定自然物的直接存在状态,赋予它以合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形态,从而使“自在之物”变成合乎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根本途径。
【例题】
1.(单选题)“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了( )
A. 物质的相对静止
B. 物质的绝对运动
C.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D.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第二步,“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是人们臆造的一种联系。否认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把“奶糖的香”涂在手上,让“报纸的墨”秀在身上,使“花露水的味”掺在酒里……这股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让这些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成功走出一条转型之路。这说明(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创意在商品与品牌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C.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D.利用好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答案】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A项:联系具有条件性,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因此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本质或直接的联系。A项排除。B项:夸大了创意在品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B项错误。C项: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关键。C项错误。D项:“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跨界融合的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获得成功,说明利用好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本文链接:http://chifeng.huatu.com/2022/0617/1818701.html
——————相关阅读——————
图书--公共基础知识易错题库 | 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 | 事业单位A类书课包
网课--内蒙古事业编笔试系统提升班 | 题海菁英特训班A类 | 考编速记口袋书 | 【职测+综应A】 | 联考A类悦享班
备考指导--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 备考知识汇总 | 事业单位题库 | 图书/网课 | 专业目录
华图在线APP--全年300+模考|30W+题库|2000+道申论智能批改|看视频 刷考题
以上就是关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2)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赤峰事业单位考试信息网。
(编辑:张老师)

微信公众号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