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授网校直播| 招考信息备考指导开课通知| 分校公告新闻快讯 |Q群微信号微博号图书

  • 在线客服咨询
    呼伦贝尔 咨询
    兴安盟 咨询
    通辽 咨询
    赤峰 咨询
    锡盟 咨询
    乌兰察布 咨询
    呼和浩特 咨询
    包头 咨询
    鄂尔多斯 咨询
    乌海 咨询
    巴彦淖尔 咨询
    阿拉善盟 咨询
  • 当前位置:赤峰人事考试 > 事业单位考试 > 报考指导 >

    阅读模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

    2022-06-19 16:49 赤峰事业单位招聘网 来源:赤峰华图 刷题模考 微信号 微信群


    goin添加好友 领取资料

      【例题】

      1. (多选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这是因为( )

      A.就业是一切经济工作的中心

      B.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的社会价值

      C.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答案】BD【解析】劳动者就业可以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同时有利于实现自身社会价值。B项正确。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劳动者就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D项。

      2.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千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方针。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不包括( )

      A.调节过高收入

      B.增加较低收入

      C.取缔非法收入

      D.控制中等收入人群比例

      【答案】D【解析】保障社会公平,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公平。⑤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⑥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故维护社会公平需要减少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而非控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公平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一、提出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和主要政策作出明确规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也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

      二、基本内容

      1.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1)全覆盖,就是要根据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实现最广泛的覆盖。

      (2)保基本,就是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

      (3)多层次,就是要以社会救助为保底层、社会保险为主体层,积极构建以企业(职业)年金等补充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补充层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可持续,就是要立足制度的长远发展,统筹协调,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2.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4.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

      【例题】

      1. (多选题)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健全( )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覆盖全民

      B.统筹城乡

      C.公平统一

      D.可持续

      【答案】ABCD【解析】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

      2. (单选题)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目的是保障公民的( ),以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

      A.合法权益

      B.人身安全

      C.基本生活

      D.消费水平

      【答案】C【解析】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功能。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以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事关中方核心利益,不容任何外部势力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小编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台湾问题的相关内容。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2.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3.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2.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结构组织形式,即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的计划被迫搁置。

      3.1953年7月朝鲜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2.1958年8月,为了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金门炮战开始后,美国一方面表示要大陆方面停火,不对台湾使用武力,另一方面又继续劝说台湾当局从金马撤军,以此造成美国侵占台湾的合法化和“两个中国”的“事实上的存在”。

      3.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例题】

      1. (单选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 )所在。

      A.根本利益

      B.战略利益

      C.重要利益

      D.国家利益

      【答案】A【解析】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判断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和西方霸权主义国家之间的问题。(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解析】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不涉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且不可能是两个政党之间的关系问题。台湾问题应该也完全可以通过两岸的协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内求得合理的解决。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和西方霸权主义国家之间的问题”的表述错误,应改为“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题干表述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其要点有: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强调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提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提出首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提出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和进行经济贸易交流,后来被概括为“三通”。

      2.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其要点是: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的主张;提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提出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3.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4.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条所载明的“设立特别行政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5.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具体内容:(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2)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自治不能没有限度,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4)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5)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现实。(6)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例题】

      1. (单选题)不属于两岸直接“三通”的是( )

      A.通商

      B.通邮

      C.通话

      D.通航

      【答案】C【解析】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的“三通”。两岸“三通”将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经贸和民间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三通”将带来更多投资,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通话不在“三通”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判断题)“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

      A.正确

      B.错误

      本文链接:http://chifeng.huatu.com/2022/0617/1818702.html

      ——————相关阅读——————

      图书--公共基础知识易错题库 | 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 | 事业单位A类书课包

      网课--内蒙古事业编笔试系统提升班 | 题海菁英特训班A类 | 考编速记口袋书 | 【职测+综应A】 | 联考A类悦享班

      备考指导--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 备考知识汇总 | 事业单位题库 | 图书/网课 | 专业目录

      华图在线APP--全年300+模考|30W+题库|2000+道申论智能批改|看视频 刷考题

      以上就是关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赤峰事业单位考试信息网

    (编辑:张老师)

    图书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1万人模考超级大奖赛(每周六开考 提前报名)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备考
    2022升级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6000题 4本

    考试工具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咨询 反馈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