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授网校直播| 招考信息备考指导开课通知| 分校公告新闻快讯 |Q群微信号微博号图书

  • 在线客服咨询
    呼伦贝尔 咨询
    兴安盟 咨询
    通辽 咨询
    赤峰 咨询
    锡盟 咨询
    乌兰察布 咨询
    呼和浩特 咨询
    包头 咨询
    鄂尔多斯 咨询
    乌海 咨询
    巴彦淖尔 咨询
    阿拉善盟 咨询
  • 当前位置:赤峰人事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

    阅读模式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向“抱怨”说不

    2021-03-31 16:3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华图教育 刷题模考 微信号 微信群


    goin添加好友 领取国考6套卷

    向“抱怨”说不

      抱怨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并不陌生,他是一种情感发泄的正常行为。心理学家指出,找人倾诉抱怨,本来是一件很自然的情绪宣泄方式,但无度地抱怨,不但不能缓解烦恼,反而会放大原来的痛苦,陷入满腹牢骚、抱怨不休的恶性循环之中,于是无补。因此我们说:抱怨是一种权利,但抱怨不能成为一种性格,面对抱怨无论是个人还是全社会更多地是要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有所抱怨于个人而言有效发泄于身心有益,抱怨过度贻害无穷。衡量抱怨是否过度,主要看抱怨之后的行为。如果抱怨完之后让你心情舒畅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有效的发泄;如果只有抱怨而不想怎么解决问题,那就是过度的,需要警惕陷入负性情绪。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它的窗户也被人打破。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形成风气,就不容易改过来了,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过度抱怨也是这样传染破坏你的心境,从而改变影响你的身心健康。

      于社会而言,抱怨是公民的天赋权利,有抱怨声音的社会才是正常的社会。中国古语中有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天怒人怨,说的都是民间的一种自然反应,一个社会没有了抱怨声、反对声,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它是一个乌托邦、理想国,已经没有进步的空间了;另一种是它很危险,地火运行、奔突,迟早要爆发。所以,抱怨作为一种公民权利,作为一种健康的社会机制,应当提倡而不是反对。

      化解“抱怨”是助推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上广泛的“抱怨”是民众对社会各领域出现问题又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不满意:商品丰富了物价涨了,车跑快了不安全了,食品消费担心吃出问题吃不出健康……以上种种“抱怨”,其实是民众期望不断提升生活品质、获取更多参与权与知情权的表现,是合理的民意诉求。只有把这些“抱怨”作为我们工作的导向。充分尊重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通过增加社会运转的公开度,有效防止抱怨的累积;通过建立一种更为规范的收集民意的渠道和机制,切实解决问题转化“抱怨”才能永葆健康发展的活力。

      化阻力为动力才能修好内功成长成才。抱怨源于对外界的不满,这种不满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来说尤其具有杀伤力。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必须有深厚的学养和积淀,才华之箭方能射得更准更远。青年是人生中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刻,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较为快捷,因此也是修炼“内功”的最佳时段。与其牢骚抱怨、消极懈怠,或是挖空心思、投机取巧,不如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说到底,那些真正的人生积淀、决定人生高度的东西,都是需要下苦功夫慢慢去丰富的。

      我们还要意识到,解决问题、满足诉求、消减“抱怨”不是一劳永逸的,民众物质文化需求与需求的满足始终是矛盾的,我们不要总习惯在赞扬赞美声中开展工作,更要习惯民众的批评声和“抱怨”声。让合理的“抱怨”为发展进步添加无限的动力。

      本文链接:http://chifeng.huatu.com/2021/0331/1724993.html

      ——————相关阅读——————

      jian1  图书--【学霸套装】国考教材+名家配套题库 | 202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5期) | 2024第18版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5100题12本

      jian1  华图在线APP--全年300+模考|30W+题库|2000+道申论智能批改|看视频 刷考题

      以上就是关于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向“抱怨”说不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lilay)

    图书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4万人模考超级大奖赛(每周六开考 提前报名)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备考
    2022升级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6000题 4本

    考试工具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咨询 反馈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