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授网校直播| 招考信息备考指导开课通知| 分校公告新闻快讯 |Q群微信号微博号图书

  • 在线客服咨询
    呼伦贝尔 咨询
    兴安盟 咨询
    通辽 咨询
    赤峰 咨询
    锡盟 咨询
    乌兰察布 咨询
    呼和浩特 咨询
    包头 咨询
    鄂尔多斯 咨询
    乌海 咨询
    巴彦淖尔 咨询
    阿拉善盟 咨询
  • 当前位置:赤峰人事考试 > 赤峰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

    阅读模式

    公务员面试才华展示:转变思维 立足政府角度

    2014-05-29 14:53 赤峰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华图教育 刷题模考 微信号 微信群


    goin添加好友 领取资料

      其实每一个考生都一样。大家看问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总是会忽略自身的想法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也就是所谓的不具有政府思维。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慢慢培养政府思维。这样才能在面试中好好展现自己的才能。
      什么是政府思维
      对于什么是政府思维,其实有两个解析:从政府的立场来看,就是要以确保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坚持真理、道义为原则,本发展的眼光全面的,有深度的看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局限于个人思维的人与具有政府思维的人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例如对“正确的结论,往往不是来源于权威的声音,而是来源于多元化的声音”的启示,你只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得出的启示是“不可一意孤行,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从政府立场上得出的启示则是“决策要民主”;前者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与后者比起来显得很短视,没有高度和深度。而考官需要的是会思考能做事的人,会思考就要有一定的眼界,看问题要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就这一点而言具有政府思维的人就胜出一筹。
      又如在谈“对于当今一系列的加入武侠,言情等元素的抗战剧的看法”时。由于此类剧目不少观众看得很开心,也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于是好多考生在回答该题目时给出了“此类剧目打破以往抗战剧的严肃,适应了观众看电视娱乐休闲心态,是一种创新。”的观点。而这样的观点恰恰就是没有政府思维的体现,仅仅站在个别观众的角度,只看到了眼前的影响,是很肤浅的看法。然而拥有政府思维的人他会看到这娱乐化的抗战剧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革命前辈爱国精神的亵渎,短期看虽然满足休闲的目的,但是长此以往会歪曲历史,会丢失红色革命精神,甚至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比来看,只局限于个人思维,不仅是看问题不全面,不深刻,更有可能是看问题不正确。
      培养政府思维的方法
      政府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如何养成政府思维呢?专家自提出政府思维之日起,就致力于普及政府思维。于是在这里给出一些培养政府思维的方法:
      眼到——我们不能只说就只是随便听听,而是要通过眼到去勤于观察,勤于积累。要求考生们能够多去关注新闻时事、热点话题、大政方针,多去关注身边生活现状。为自己建立一个内容全面,分类清楚的素材库。在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些渠道:人民日报,新华网,新闻评论栏目《新闻1+1》,杂志《南风窗》等等。
      心到——只有做到心到,才可能做到接下来的行到。心到是希望大家勤于思考,在看过很多素材的同时,要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在思考时不再是只局限于自己的角度,而应该尝试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职位高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去体会“屁股决定脑袋”。
      行到——行动是辨别真假话的最好方法。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而今你欲在其位就要先回谋其政,这就要求考生们要将所看、所想付诸于实践。就是要把我们所了解到的政策先从自身角度落到实处,例如政策倡导环保,那你就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做到“135”出行;对于你即将报考的岗位,单位你要有直观的认识,最好是能实地考察一下,去了解一下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可以去同在岗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工作心得。要求自己做到站在公务员的角度上做事情。
      总的来说要想培养好政府思维我们就必须做到眼到,心到并且行到。这样我们在面试的过程中才能凸出。才有可能获取成功!
     

      本文链接:http://chifeng.huatu.com/2014/0529/960834.html

    (编辑:admin)

    图书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1万人模考超级大奖赛(每周六开考 提前报名)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备考
    2022升级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6000题 4本

    考试工具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咨询 反馈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